首页

女主招奴 太原

时间:2025-05-29 08:44:21 作者:香港青年孔府杏坛读《论语》 领悟儒家思想精髓 浏览量:56062

  液冷超充、语音控车等技术亮相北京车展

  创新科技“上车” 美好出行“加速”

  【科技助力新消费】

  ◎本报记者 都 芃

  编者按 2024(第十八届)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4月25日至5月4日在北京举行。本届车展以“新时代·新汽车”为主题,集中展示了最新汽车芯片技术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、车载AI智能系统等。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车展现场,带您领略这场汽车界“饕餮盛宴”。

  智能辅助驾驶、液冷超充、语音控车……在2024(第十八届)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,各种汽车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。

  近年来,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,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,新技术、新功能不断涌现。汽车告别单一交通出行工具属性,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伙伴。

  智能辅助下驾驶更轻松

  要说本届车展上的“热词”,智能辅助驾驶一定名列前茅。

  近年来,伴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,智能辅助驾驶逐渐成为众多车型的标配功能。

  业界通常将智能辅助驾驶称为NOA(Navigate on Autopilot)。针对不同行驶场景,它可被细分为城市NOA、高速NOA等,其中消费者使用最频繁的是城市NOA。开启城市NOA后,驾驶员只需设定好目的地,车辆就可自动变换车道、超车,大大减轻了驾驶员负担。

  在本届车展上,相关品牌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配备有NOA功能的车辆一般会在车身安装多种传感器,如激光雷达、超声波雷达、毫米波雷达、环境感知摄像头等。它们可实时监测车辆周围路况,采集多种数据,获取实时车速、前车距离等信息。这些数据会被发送至车辆数据处理单元和决策单元,经过处理后,辅助实时规划行驶路径,帮助驾驶员自动完成一系列操作,提高行车便利性和安全性。

  如今,城市NOA功能不断优化。部分车型上的城市NOA还能进行自动泊车、智能跟车,以更好适应城市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。

  不过,由于城市路况复杂,非机动车、行人都可能出现在机动车道上。此外,车辆加塞、大型车辆变道等情况增加了交通事故风险。这些都给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普及带来不小的挑战。因此,驾驶员在使用该功能时应保持足够警惕,及时接管车辆,确保行驶安全。

  大模型打造车内智慧空间

  AI大模型从去年火到今年,是本届车展焦点之一。随着车企愈加注重打造车内智慧空间,大模型“上车”成为当下汽车业发展趋势。

  在本届车展,有参观者试乘了一辆发布不久、加装AI大模型的国产新能源汽车。上车后,她一口气对智能车机发出了“降低车窗”“打开空调”“左侧后视镜向里一点”等指令。话音刚落,智能车机便“指挥”车辆快速响应,完成相关指令。该车型支持五音区语音交互,乘客即使坐在后排中间位置,指令也能被精准接收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连接手机等智能设备,该车型用户可在家中进行语音远程备车。相关品牌负责人介绍,到了冬天,用户可在家中用手机一句话开启车内空调、给座椅加热。用户不仅能远程控制车辆,还可在车中远程控制家中智能设备,如用户在车内可随时调用家中摄像头。通过设置地理围栏,当汽车接近小区时,智能家居中的“回家”场景自动激活,灯光、窗帘、空调便会作出响应。

  AI大模型“上车”给驾驶带来了更多便利和趣味。在同样搭载AI大模型的另一车型上,驾驶员可直接与智能车机对话,询问与目的地的距离、沿途交通拥堵情况、目的地附近“高赞”餐厅等,仿佛一位智能管家坐在车上一般。

  “以前进行语音识别,需要将数据上传云端解析,再回传到车端。现在语音识别是离线的,反应快,哪怕没网也不影响。”相关品牌负责人介绍,这得益于AI大模型在云端和车端协同工作。云端AI大模型参数规模大、算力强,可完成大量数据标注、数据融合任务,降低运算成本和错误率。车端AI大模型参数量较小,不联网也有算力,节省车端计算推理时间。即使云端与车端通信有时延,也能确保行驶安全。

  新设计让上车如同回家一般

  除了在智能化上下功夫,舒适也是当下许多车型的主打卖点之一。让乘客上车就像回家,是许多车企希望能带给消费者的体验。

  例如,车内空间相对狭小,想让它显得更宽敞明亮,许多车型在设计时往往会采用大面积玻璃天幕。与此同时,为解决玻璃防晒隔热难题,车企采取了多种手段。

  在本届车展上,针对夏天玻璃升温快问题,部分车型采用了镀银玻璃。镀银玻璃是指玻璃表面十余层膜中,有2层或3层含银化合物。镀银玻璃会反射大多数紫外线、红外线,只让部分可见光照射到车内,最多可使车内温度降低10摄氏度。

  除了镀银玻璃,还有一种玻璃可更智能地隔绝紫外线、红外线,它就是智能调光玻璃。它主要分为雾化玻璃和电致变色玻璃两种,可借助电能改变玻璃颜色或透明度,实现防晒隔热。

  在本届车展,记者还看到,许多此前豪华车型才配备的座椅按摩功能,如今已经十分普及,被广泛应用在多款中端车型中,大幅提升驾驶舒适性。

  座椅按摩功能是通过座椅内气动装置,为乘坐者按摩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振荡器控制座椅内多个气压腔,使座椅面随压力变化运动。

  与之相似的还有座椅通风功能。夏季乘员身体与座椅亲密接触后,接触部分由于空气不流通,汗液不易排出,影响乘车舒适度。座椅通风功能借助座椅中独立通风循环系统,源源不断将新鲜空气从座椅坐垫与靠背上的小孔吹出,防止乘员身体与座椅接触部位积汗。

  液冷超充缓解补能焦虑

  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效率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在本届车展上,多家汽车、电池、充电设备厂商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能“痛点”,发布了多个高效补能方案,努力打消消费者顾虑。

  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是如今许多新能源车型选择的快充方案。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,要提升充电功率,方法无非两种,要么提升电流,要么提高电压。相关厂商通常双管齐下,二者同步提升。不过,增加电流会让快充系统大幅升温,增加车辆热失控风险。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车型搭载的是400伏特充电平台,若想实现400千瓦充电功率,电流就要增至1000安,传输时会产生大量热能。如果散热系统没有跟上,就可能会导致热失控。因此,电流必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此时要提升充电功率,增大电压成唯一选择。目前,搭载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的车辆,最高充电功率可达400千瓦,半小时内可充至少80%电量,大大提高补能效率。

  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超高的补能效率离不开充电桩的配合。为适配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,各厂商拿出了不同的充电桩方案。

  在本届车展某品牌展台上,记者看到,除了展示自家最新车型,企业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全液冷超级充电桩。液冷超充是在电缆和充电枪之间设置一个液体循环通道,通道内加入用于散热的冷却液,通过推动冷却液循环,不断把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出,以实现更大充电功率。采用这一设计的充电桩,充电枪更轻、导线更细,消费者可轻松拿起,提升了充电体验。

  相关厂商负责人介绍,目前全液冷超级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,最大电流600安,适配电压在200伏特至1000伏特范围内的所有充电平台,最快仅用15分钟至20分钟便可充满一辆新能源汽车。(科技日报) 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习近平:中方愿同瓦努阿图携手构建新时代中瓦命运共同体

7岁学滑板,8岁进省队,9岁参加全运会,10岁开始参加国际大赛,11岁参加奥运会。在外人看来,郑好好的滑板之路如有神助。而好好告诉我们,她背后的“神”,所谓“天才”的这片天,就是自己的妈妈。为了全力支持女儿走滑板专业路线,王哲辞掉了原来的工作,担任起了广东省滑板队的翻译,而在陪伴好好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,她也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角色,为女儿营造轻松的成长氛围。

谈家桢孙女重返复旦大学玖园 追忆爷爷“懂知足、常奉献”

在豫南,信阳鸡公山景区推出烟火市集、非遗漆扇制作、民族风巡游及快闪表演等系列活动,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;作为《西游记》取景地之一的驻马店嵖岈山景区,国庆假期迎来了游客高峰期,西游主题文化表演演出全天不间断,吸引游客纷纷打卡观看。

世界佛教论坛即将举行 倡导佛教界在共同愿景下携手前行

张晓刚表示,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,这一立场坚定明确。一段时间以来,美方大肆操弄涉台问题,企图通过对台军售、军事援助等手段助长“台独”气焰,上述行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,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两军关系,粗暴干涉中国内政,推高台海紧张局势。

北京:景山万春亭旁山桃花盛开

成都3月9日电 (记者 贺劭清)国际体育记者协会(AIPS)执委会会议8日至12日在成都举办。9日上午,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向成都授予“国际体育记者协会最佳合作城市”的称号。

从奥运到我的“奥运”:自信向上 超越自我

国庆期间,北京全市公园结合自身特色,布置主题花坛、花境景观,实现“一园一品、百园千景”,辅以凸显节日元素的中国结、红灯笼等,营造热烈而温馨的游园氛围。天坛公园“团团如意”主题花坛、龙潭公园“盛世华诞”主题花坛、玉渊潭公园“花园城市你我他”主题花坛、昌平区白浮泉公园“蓝绿交融”花坛、顺义区光明文化广场的“盛世华章”主题花坛等亮点纷呈。

相关资讯
边城呼玛:赏冰排 品江鱼 两岸共庆开江

一是缩短办证期限。公证法规定,除法定情形外,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。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,一些公证事项(事务)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。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,综合考虑人员力量、软硬件设施、办证需求等因素,对法律关系简单、事实清楚、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(事务),制定了《公证办理提速清单(2024年版)》,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。其中,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,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,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%和30%。同时,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加强业务协作、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,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,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“当日出证”“当场出证”。二是拓展“一证一次办”。总结2017年以来“最多跑一次”试点工作经验,我们制定了《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公证事项(事务)清单(2024年版)》,对法律关系明确、事实清楚、无争议的公证事项,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、真实,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,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。与“最多跑一次”工作相比,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。三是推进“一事一站办”。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,关联性强、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,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比如,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、互嵌功能模块、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,实现“公证+不动产登记”一站办好;通过“公证+领事认证”联办,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“一次申请、一窗受理、联动办理”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省时、省力、省心”的公证法律服务。
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